楚家湖清波蕩漾,白鷺翩飛,如何令這一詩意盎然的生態畫卷長駐?臨湖而居的長沙市開福區堤亞納灣小區業主,自掏腰包投放60萬尾鳙、鰱魚苗,讓魚兒濾食有機碎屑,以魚治水“吃”出一湖清流……
今日是第52個世界環境日,這樣一則“應景”新聞,隨著一江兩岸碧空如洗的“開福藍”一起,在市民們的朋友圈被刷屏?!敖ㄔO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開?!?,如今已漸成開福人的自覺和常態。
2022年開福區空氣質量優良率穩定在83%以上,環境質量創“十三五”以來最好水平,為今年藍天保衛戰“新三年行動”圓滿收官注入強大動能。開福區委、區政府對生態環境治理的高度負責,開福民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自覺堅守,讓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詩意畫卷,在大城北徐徐展開。
一江兩岸“開福藍”成為市民朋友圈持續刷屏的美景。 李卓 攝
環境質量持續優化讓城市“深呼吸”
今年世界環境日開福區主場宣傳活動上,一組成果數據令人側目:2022年,開福區空氣質量優良率穩定在83%以上,國省控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土壤環境風險有效管控,環境質量創“十三五”以來最好水平。
“最好”并非一蹴而就。黨的十八大以來,開福區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一系列領跑全市的成就,畫出一道昂揚向上的生態治理風景線:
2016年,開福區在全市率先完成混凝土攪拌站整治;
2017年,率先出臺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
2019年,建成長沙首個油煙在線監測項目;
2020年,完成長沙首例通過磋商簽訂賠償協議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
2021年,中心城區率先實現環委辦實體化;
2022年,在全市率先啟動建設項目環評專項檢查和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質量核查……
數據對比,直觀顯示出“十三五”以來開福區環境質量躍升:空氣質量優良率由2013年51.4%提高至2022年的84.7%;國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持續保持100%,污染地塊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達到91%以上。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85萬開福人民最有幸福感的公共產品。
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扮靚新顏值
“十三五”以來環境質量的最優成績何以達成?離不開開福區精準、科學、依法治污。
第一時間調查并澄清楚家湖大面積浮魚現像成因,緊急處置瀏陽河、撈刀河開福段藍藻水華,“青竹湖街道非法侵占林地”問題獲評長沙市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十大典型案例”……去年以來,開福區扎實開展防范化解重大生態環境風險隱患“利劍”行動,高效整改11個風險問題,截至目前,五次環保督察及“回頭看”轉辦的536.58件信訪件,僅剩1件正在全力辦結。
開福區以環境持續改善為導向,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2022年,完成省“夏季攻勢”10項任務和19個市對區考核項目。深入實施“大氣五條”,開展揚塵和非移專項整治,抓好高排車輛管控,在重點區域安裝噴淋設施,強力推進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百日攻堅”。
“一江四河”綜合治理,讓“城北清”成為常態。開福區常態化監管29處黑臭水體,做好楚家湖、金竹河水環境治理項目前期準備,完成34個湘江干流排污口標識標牌安裝和5個入河排污口整治,配合市人大常委會開展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執法檢查,6個國省市控考核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Ⅲ類及以上。
服務綠色發展,青山與金山雙向奔赴
青山與金山的“雙向奔赴”,令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目標離開福區越來越近。
開福區創造綠色產業之美,堅定不移“減污”,嚴控“兩高”項目上馬,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堅持不懈“降碳”,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推廣清潔能源和清潔低碳技術研發及應用;千方百計“增綠”,新增城市綠地253.8公頃、城市公園和小游園37個,綠化覆蓋率為42.3%;全力以赴“解難”,組織企業開展業務培訓,主動入企送政策送服務送保障,服務高質量發展。
2022年,開福區指導金霞經開區開展依托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評估,實施園區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完成居民生態環境與健康素養監測,強化企業行政許可審批與服務,審批建設項目環評27個,辦理排污許可證55項、輻射安全許可證52項。
在追求“綠色GDP”的道路上,開福區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一個都不能少。
來源:長沙晚報
作者:李卓 陳榮榮
編輯:韓陽